跆拳道论坛

首页 » 种类 » 常识 » 老人带娃记事今日沧州
TUhjnbcbe - 2023/6/4 10:30:00
那里治疗白癜风最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年轻的父母生了孩子没有时间照顾,只能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原本该颐养天年的老人们,却肩负起了“育娃”重任。“隔代亲”的生活,有含饴弄孙的幸福和快乐,但也充满了焦虑、烦躁、手忙脚乱、力不从心。

本报记者董芳辰摄影报道

早上不到6点,东光县飞龙小区64岁的陈玉祥就起床了。他走进厨房,叮叮当当地忙起来——他要给孙子准备上学的早餐。

老伴刘贵霞在一边打下手,把孙子的水壶装满水,把桌上的文具装进书包。

两个人的分工明确,时间把握得分秒不差。

收拾停当,刘贵霞喊醒孩子,给孩子穿好衣服,催着孩子吃饭……

饭后,陈玉祥赶忙送孩子去学校。

两位老人日复一日“带娃”的生活,就这样又开始了新的一天。

最怕孩子生病

陈玉祥送孩子去学校,刘贵霞也闲不着。

她收拾完桌上的残羹剩饭,把孙子换下的衣服洗干净……待老伴陈玉祥买了菜回来,她还要继续准备营养丰富的午餐。

捶捶腰,叹口气,这一天忙活下来,刘贵霞觉得腰酸背疼。

隔代养育的累,远不止这些。

他们最怕孩子得病。

孩子一生病,陈玉祥和刘贵霞就急得不得了,挂号、交费、检查、输液,楼上楼下地跑……一个急得满身大汗,一个抱孩子累得手打哆嗦——这简直是一场噩梦。

这样的事,他们不止经历过一次。

两年前的冬天,小孙子得了急性肺炎,半夜里高烧不退,陈玉祥和刘贵霞医院。

老两口本来身体就不好,陈玉祥做过心脏支架手术,刘贵霞更是经常性地头晕乏力。

看完病,病房里还没有病床,那一个晚上,老两口轮流抱着孩子,一直输液到天亮。

第二天早上,刘贵霞头晕目眩,站不起来。一位好心的患者家属给老两口腾了张床,陈玉祥赶紧把孙子抱上床,让老伴在床的另一边也躺下休息。

看着病床上的一老一小,陈玉祥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在医院输液的那几天,真是太煎熬了,孩子抽血哭,老伴儿也跟着哭,孩子不吃不喝,俺们老两口这心里,别提啥滋味了。”陈玉祥说。

孙子病了一个多星期,陈玉祥和老伴瘦了十来斤。

陈玉祥和刘贵霞今年都66岁,家住东光县飞龙小区,儿子在5年前离异后去外地打工了。

养育小孙子的重担,就落在了老两口的身上,吃喝拉撒,样样料理,孩子一有个头疼脑热,老两口就内心紧张。

除此之外,还有诸多事项需要他们惦记,给孩子办医保,每年缴费,带着孩子去打疫苗……

这些原本不属于老两口的事儿,现在他们只能一样一样地摸索着干,8年过去了,可是带孙子的任务,却不知何时可以结束。

力不从心的作业辅导

比起吃饭穿衣日常的照顾,最让老人们尴尬的是辅导孩子作业。

这也是周玉芬最憷头的事。

周玉芬家住运河区金鼎领域,只有一个独生女儿。

女儿结婚有了孩子后,周玉芬轻松的日子就结束了。

女儿女婿都是医生,工作忙碌,经常上夜班,孩子断奶后就一直由退休的周玉芬照顾。

可到了外孙上小学时,周玉芬才发现,给孩子辅导作业成了她的大难题。

“你看,这道题是这样说的……”

“姥姥,你别说了,你又给我辅导错了。”9岁的外孙提出了抗议。

周一到周五,每天傍晚,周玉芬家书房的灯光下总是有一老一小伏案学习的身影。

为了带好女儿的孩子,从外孙一上小学,65岁的周玉芬就跟着外孙一起天天学习。

为了辅导孩子做作业,每天晚上的作业,周玉芬也要跟着写上一份。

尽管这样,孩子作业本上还是经常出现错误,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

最让周玉芬尴尬的是给孩子听写英语,一口蹩脚的中式英语发音,孩子听得捧腹大笑,自己急得百爪挠心。

“现在的题目,有些真的不好理解。我已经上年纪了,脑袋也转不动了,经常教错了孩子。”周玉芬无奈地说。

后来,每到写作业的时候,小外孙干脆把姥姥撵出了书房,自己关起门来写,从6点一直磨蹭到9点。

“吃饭、洗漱、睡觉的时间全被耽误,他每天晚上都得熬到10点钟才能上床,早上又喊不起来,这都成了恶性循环了。”周玉芬一提孙子的学习就显得有些焦躁。

每天晚上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差,周玉芬的血压也开始不稳定。“这种辅导作业的煎熬,真是让人着急。”周玉芬一脸苦涩。

一天接送十趟

每天孙子上下学的时间,59岁的孙树森和他的自行车准时“上岗”。

上午来回四趟,下午来回四趟,晚上课外班还有两趟,每天孙树森就穿梭在家、学校、课外班的路上。

孙树森家住运河区御河新城,今年是他们帮儿子“带娃”的第六年。老两口的儿子儿媳在广州做生意,孩子生下来,养到一岁,就交给了老两口。

距离远,生意忙,小两口每年春节才回来一次。

从幼儿园到小学,孙树森老两口一直带着孙子生活,就好像多了一个“二胎”。

老伴张淑兰今年58岁,负责做饭洗衣,孙树森负责接送,一个主内,一个主外。

自从带上了孙子,老两口每天从早忙到晚,陪玩陪吃陪喝陪上学。

一年前,孙树森做了颈椎手术,身体一直没有康复。去年冬天,张淑兰摔坏了腿,一直没养好,到现在走路也拖拉着一条腿。

可是,两人谁也没放下“带娃”这个事。

今年9月份,小孙子到了上学的年纪,接送孩子上学成了孙树森的“工作”。

为了不让小孙子输在起跑线上,儿媳给孩子报了很多课外兴趣班。

不算周末的英语班,从周一到周五,就有跆拳道、绘画、围棋、钢琴、篮球等课外班。

还没完全恢复好的孙树森,不能朝两侧扭头,每次送孩子的路上他都格外小心,生怕两边来车,他看不到摔倒磕碰着孩子。

上完学后,孙树森还要把孙子送去上兴趣班,一天来回十趟,他的脖子每天都在“抗议”。

“每天不得闲,咱又不能耽误孩子进步,慢慢熬吧。”孙树森惆怅道。

旅游也得带着娃

“没想到人到花甲,又熬上了最深的夜。”李国艳经常自嘲着说,“工作日‘带娃’,休息日‘带娃’,出门旅行也得带着娃。”

李国艳和老伴刘毅是旅游爱好者,退休后,两个人本计划游遍祖国大好河山。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还没等领略祖国风景,他们就当上了爷爷奶奶。

儿子儿媳在外地上班,工作忙碌,生出了娃却不能“带娃”。

孩子六个月大的时候,老两口就把孩子带回了沧州。

从半夜冲奶粉、哄睡、换纸尿裤到做辅食、营养餐,挑选婴幼儿产品,老两口的晚年生活充实又紧凑。

李国艳觉得,自从“上套”后,每天最幸福的事就是带着孩子看窗外。

孩子长到一岁多了,李国艳却患上了轻度抑郁症,每天入睡前烦躁,早上醒来后唉声叹气。

刘毅既心疼老伴,又体谅小两口在外打拼不容易,他决定带着老伴和孩子去旅行。

孩子2岁就跟着他们去旅游,小家伙成了老年旅游团里最“年轻”的游客。

别人出行,箱子里带的都是漂亮的服装和各种零食。他们带的都是奶粉、纸尿裤、奶瓶,以及婴幼儿所需的感冒药、腹泻药、退烧药……

不管去哪儿,这两老一小都成了旅游团独特的风景。

现在,孩子3岁了,跟着老两口已去过福建、海南、贵州、*、山东等多地。

慢慢地,李国艳想开了,“这也是一种生活,就是甜蜜的负担吧,总有一天孩子会长大的。”李国艳期盼着孩子快些长大。

(文中受访者为化名)

1
查看完整版本: 老人带娃记事今日沧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