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吕氏春秋》”
古人原是早就明了运动之于万物的重要性的。放眼而今,从小学到初高中乃至大学,体育锻炼的认可度和重视度却是远不如从前。人们在对体育及其具体项目的了解缺失之上,更是渐渐忘却了体育的精神内涵与文化滋养。
3月20日下午两点,我们有幸请到了兰孝国老师为我们带来了关于跆拳道运动项目中的文化内涵和课堂礼仪的社交功能的讲座。
兰老师首先从两个方面并着重于第二个方面向同学们大致介绍了跆拳道这项运动
/p>
1.历史渊源:跆拳道起源于朝鲜半岛,旧时有跆跟、手搏、唐手、托肩、花郎道等多种称呼。近代与日本空手道结合,经过不断发展,最终成形。
2.十二字精神:礼义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
“礼”,即“屈”,“己屈而人高”,是“敬人”之意。意指对待他人,我们要谦敬有礼,尊重他人。
“义”,即“责任”。对自己负责,对他人尽责。锦上添花固可喜,雪中送炭犹可贵。
“廉”,即“清白”。做人要行端坐直,清清白白来,清清白白去。历经世事浮沉,归来仍有少年纯粹之心。
“耻”,即“羞恶”,有着正确的是非判断原则。中国有一种软文化,似乎任何人怎么说怎么做都可以。而这种文化却是真真要不得的。立身处世,须得学会分辨是非。是非的标准其实从来就不是客观而统一的,但它可以有多个检验点和限制点。兰老师在论述动机这个检验点的时候,以谎言为例,在其他因素相同且正当合理时,善意的谎言和恶意的谎言是有着不同的是非判定的。
“忍耐”,即“厚积而薄发”。脚踏实地地做好眼前事,不好高骛远,少走捷径,注重积累。就像做文章,多读多写,才能笔下生花。
“克己”,即克制自己过多的贪欲。当欲望太多时,人会很容易被困成去其奴隶。只有学会控制自己,控制自己的欲望,人才是真正意义上自己的主人。
“百折不屈”,如其字面,纵使屡战屡败,也要屡败屡战。像极了郑板桥的《竹石》一诗——“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古时之语,置于现在也是有极大的教育意义的,除了你自己,无人能击败你。
接下来,兰老师开始向我们介绍跆拳道中的课堂礼仪。兰老师认为课堂礼仪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并通过邀请同学上台体验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跆拳道的课上礼仪——敬礼鞠躬,双脚并拢,上身15°前倾。
指出这种国际化的礼仪适用于同学,老师或是任何尊敬的人。但是现实情况却是在学校里,太多的同学见到老师不打招呼。这正反映出现代社会中社交的不足,对对方表达敬意的重视度仍需提升。其实质是人们自信的缺失,能力的不足,却还常常以害羞,难为情为借口,殊不知却是对自我的认知还不够清晰。由此可见正确的认识自己,坦诚的面对自己,给自己信心是多么的重要。我们应当克服害羞,检验出自己的自信点和自卑点,促进自我的更大发展。并鼓励同学们勇敢地站起来,向大家介绍自己。
在讲授完跆拳道以及跆拳道的课堂礼仪这些理论知识之后,兰老师又带领同学们回归到现实问题的处理上来。他告诉我们世界上最难处理的问题就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乃至国与国的关系问题。这近乎是一种艺术而不仅仅是一门技术。要真正走出自我,首先必须要进自我的宣传,即让别人认识你,认可你。而在这个过程中初印象尤为重要。兰老师认为好的初印象以自信为基础,以良好的礼仪为重点。
而良好的礼仪又分为三个层次
/p>
其一,要对他人心存“敬意”。
其二,学会适当地麻烦他人。更确切来讲,是适当的寻求他人的帮助,这个过程其实不仅仅是我一人受益的过程,他人在帮助我们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这是双方联系的更深层次搭建。
其三,表达感谢,实现感恩。到这里我们可以由最初的求助者转变为后期的助人者。身份的转变也是层次的提升。
讲座到最后,兰老师向同学们再次强调了“自信”、“自立”、“自强”的重要性并为大家送上了最真挚的祝福,让大家心里都暖暖的呢。
“世事洞明皆学问”,体育之德,跆拳之道,都让我们受益匪浅。学指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也会努力不断为大家带来更多精彩的讲座。
文字来源
葛靓
图片来源
马雨欣
责任编辑
张倩如
审核老师
孙琳
指导老师
蒋鑫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