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文字吕亦菲陈来彬陈炜
本版图片夏晨希姚柳之
9月5日,第二十届江苏省运动会正式闭幕。常州代表团以.5金、银、铜,总分.5分的成绩;圆满结束省运会征程,以领先靠后一名城市近60枚金牌、枚奖牌和分的绝对优势夺得全省第三,稳居第一方阵,取得了参赛成绩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常州竞技体育的跨越发展。
此外,常州市体育代表团还获得了突出贡献奖、优秀组织奖和学校体育工作奖三个奖项的一等奖,人才输送奖第三名以及体育道德风尚奖等奖项,实现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参赛目标。
5个数字,看懂本届省运会“常州成绩单”
9月9日,常州市委、市政府向常州市体育代表团发来贺信,祝贺常州市体育代表团在第二十届省运会青少年部比赛中取得优异参赛成绩。在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上,有着许多“第一次”“第一名”“历史突破”……其中,有5个数字值得细细品味,今天本报记者带你通过这5个数字读懂“常州成绩单”。
常州代表团霸榜20天
本届省运会提前开赛项目从6月20日正式打响。开赛之后,常州自行车、少儿体适能、篮球、柔道等多支队伍成绩亮眼。从7月10日开始,至7月29日,常州代表团持续20天占据金牌榜、奖牌榜、积分榜榜首,刷新了非主场办赛的最好成绩。
4个项目金牌获全省第一
本届省运会,常州市体育代表团名运动员参加青少年部33个大项、近个小项的竞技体育项目比赛,与上届省运会相比,参赛人数增加人,参加大项增加6个、小项增加余个。我市4个优势项目金牌数获全省第一:篮球队闯入7个项目的决赛,获得4冠3亚的骄人战绩,位列全省第一;游泳队以18金、26银、11铜的战绩独霸该项目金牌榜、奖牌榜、积分榜榜首;曲棍球比赛中,常州代表队伍包揽10—13岁、14—15岁和16—17岁三个组别冠军;自行车队以10金、10银、10铜,十全十美的成绩创历届省运会之最。
常州获金牌数位居全省前三的共有16个项目,除上述4个项目,还有花样游泳、手球、棒球、垒球、柔道、跆拳道、体操、蹦技、举重、赛艇、现代五项、马术,大幅超过第十九届省运会取得前三佳绩的6个项目。
各项目奖牌榜方面,游泳、自行车、体操、手球、篮球、举重、赛艇、曲棍球、花样游泳这9项均为全省第一;总积分榜方面,游泳、体操、自行车、篮球、举重、曲棍球这6项均为全省第一。
2个省运会项目在常办赛
常州承办了本届省运会的曲棍球和“小巨人”优苗体能比赛,曲棍球包揽所有项目金牌,“小巨人”优苗体能比赛取得5金12银8铜的好成绩。
参加此次比赛的“小巨人”均为全省12—17岁,来自篮球、手球、田径等各个项目的大体型青少年运动员。男子预测身高1.95米以上,女子预测身高1.85米以上。此次“小巨人”优苗体能是首次进入省运会比赛的项目,江苏省也是全国唯一开展该项目竞赛的地区。比赛旨在提高大体型运动员的灵敏度、耐力等综合竞技水平,是加强江苏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
“水中飞鱼”李爱莎一人狂揽6金
9月1日,省运会青少年部游泳比赛落下帷幕。在本届省运会中,游泳队涌现出了两名“尖子生”。
女子组的李爱莎一人狂揽6金,这些项目分别是:女子11—12岁组4×50米混合泳接力、女子12岁组米仰泳、女子11—12岁组4×米混合泳接力、女子11—12岁组4×米自由泳接力、女子12岁组米自由泳、女子12岁组米自由泳。
男子组的“小光头”薛子健也收获了5个项目的冠军,分别是男子13—14岁组4×米自由泳接力、男子13—14岁组米自由泳、男子13—14岁组4×米自由泳接力、男子13—14岁组米蝶泳、男子13—14岁组米自由泳。
本届省运会,我市在游泳项目中表现强势,在全部7个比赛日中收获18块金牌。尤其在接力项目上,常州成为名副其实的佼佼者。实行了两届省运周期的“体校主导、一校多点、体教融合、产业支撑”培养模式,其优势在本届省运会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15后”霸气闪耀赛场
本届省运会,常州共派出了20余名“15后”运动员参加体操、少儿体适能项目的比赛,其中有4名年出生的小将登上省运会冠军领奖台,他们是7—8岁组少儿体适能跑酷团体接力的吴梓铭、陈芃飞、万禹喆,以及女子7—8岁组体操团体冠军宋佳怡。
后浪,是常州体育厚积而薄发的未来,这些7岁的孩子们在赛场上勇于挑战、突破自我,尽显新一代常州体育人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