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想到玩游戏,脑海里就是一群熊孩子,放学回家就拿着手机缩在墙角“打打杀杀”,架着高度近视的眼镜片,见到长辈永远不知道打招呼,整日佝偻着背,没有一点精气神。
但是我其实一直在说,只要能正确引导,合理安排,打游戏非但不是洪水猛兽,还是增长心智的利器啊!
大家可能也知道我家里就有个游戏迷的Bing公,打游戏打了几十年。
一开始,我Bing也是反感的紧,但是时间一长,跟着他了解了一些游戏,我家非但没家破人亡,反而是老婆孩子一起上阵,全家一起打的不亦乐乎,还顺带提升了家庭亲子关系。
科学家们也一直在研究电子游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今天,我就想来谈谈,打游戏有哪些好处,以及这个游戏到底要怎么打才能物尽其用、化腐朽为神奇。
玩游戏损害视力?
你们应该都叨叨过娃子吧:“再玩游戏,眼都快瞎了!“大家似乎已经默认,长时间的对着电脑显示屏玩电子游戏会引起视力下降,把眼睛搞坏。
然而事实真是这样吗?
首先我们要注意一个概念,人的视觉能力不仅仅只是「是不是近视」,还包括很多其他的视觉认知能力,比如说与视觉相关的注意力、在视野中发现变化的敏捷性等等。(即便是近视,大概率上其实是用眼不卫生的结果。)
举栗,在生活中,看东西需要能够识别边角清晰的物体,也要能识别边界模糊不清的物体。后面这种能力,在学术上被称为「对比敏感度」(contrastsensitivity)。
这个能力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比如当大雾天开车,司机需要能够快速地识别模糊不清的事物。然而,这种视觉能力,长久以来都被认为非常难以恢复或提高的。
直到年,脑科学家发现(Lietal.,),一些动作类电子游戏能够使这个能力有显著提升。
科学家们找了一些平时不玩动作类电子游戏的人来分组做了测试,结果让人瞠目结舌——这些花固定时间玩动作类游戏的人视力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比不玩游戏的人视力更好了。而特别重要的是,他们的对比敏感度有了明显提高。
因为玩游戏训练了玩家的视觉敏感度,让他们能在杂乱的背景中迅速分辨出细节。这个研究当年被发在了科学界顶级刊目《自然》的子刊神经科学上面,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发现。
你们是不是也能松口气了?
玩游戏容易分心?
继「玩游戏损害视力」之后,电子游戏这个背锅侠再一次为「注意力分散」背锅了。
心理学和神经科学上有一个非常常见的多目标追踪任务(MultipleObjectTracking)(在屏幕上追踪固定颜色的动态小球),来检测人的注意力情况。
Bavelie教授发现(GreenandBavelier,),不玩游戏的人,能够追踪的数目大致为3~4个,然而一些游戏玩家却能追踪5~6。
大脑中有三个区域负责注意力:顶叶、额叶和前扣带回。其中:
1)顶叶负责控制注意力;
2)额叶负责保持注意力;
3)而前扣带回负责调节注意力,并同时处理矛盾。
用核磁共振成像扫描专业的动作类游戏玩家的大脑,就会发现,他们大脑的这三个区域比非玩家的更有效率,能够良好的控制和保持注意力,协调注意矛盾。
大脑皮层侧面图
大脑皮层内侧切图
事实再一次挑战了大家的固有认知:一些游戏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帮助训练集中注意力!
长时间玩游戏人会变傻?
很多家长逼叨的时候会说:“天天玩游戏,把人都玩傻了!”
长久以来,音乐和运动被大众认为能够开发智力,所以“钢琴班”、“围棋班”、“跆拳道”这些兴趣班都很受欢迎。但是你们应该没听过哪家家长会让自己娃去网吧参加个“电竞”班的吧。
但其实,玩游戏绝对是能够益智的,玩的好了会变聪明。而我们中国的家长最关心的就是怎样让娃变聪明,如何赢在起跑线上。
啥才是聪明呢?科学上,比较公认的一个定义是:一种涵盖逻辑思考、计划、解决问题、抽象思考、理解复杂概念、迅速学习和执行能力的复合型能力。(Deary,Penke,Johnson,)
还有人认为,我们看一个人聪不聪明,其实主要还是在说这个人的执行功能(Executivefunction)。
就是在解决一些复杂的认知问题的过程中,你能够灵活动态地协调和控制各个不同的认知能力,以确保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具有目的性」和「协调有序」(Chan,Shum,Toulopoulou,Chen,)。
比如,大家通常觉得会玩密室逃脱和数学好的人特别聪明,可能是因为他们有很强的逻辑性思维,记性好,能够举一反三,不仅如此,他们能够灵活地协调这些能力,这就是执行功能了。
而玩游戏,训练的就是这种执行能力——根据环境来迅速做决策。多数游戏玩起来节奏比较快,需要玩家在短时间内做出快速的决策。这个决策技能是可以训练的,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大有用处。
除了这些,打游戏还有些其他好处,比如提高记忆力(如果发现家里老人记忆力开始退化,赶紧让他们别偷菜了,也找个优质游戏给他们玩)、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和认知能力等等,我Bing今天就不展开说了。
说了那么多打游戏的好处,难道游戏就没有坏处吗?当然不是了!不然那些家破人亡的新闻怎么搞出来的。
绝不是所有的电子游戏都对儿童有益,更有些游戏不适合儿童玩。家长应该怎么判断,怎么玩呢?
1)成瘾性游戏不能碰
游戏里最大的害虫就是成瘾性了。凡是针对人性的弱点而设计的游戏,几乎以练级、随机奖励构建起来的系统,这种游戏一定要小心。比如《捕鱼达人》之流。
我们家长要